走进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只见近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远处清溪绕村、水禽翻飞,一派山水诗画风景。
和顺古镇为明洪武年间军屯戍边而建,是古代川、滇和缅、印南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故称为“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
现在,和顺古镇成为旅行抢手目的地,每年迎来上百万游客,被誉为“我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
和顺古镇“五山环抱”、“三泉交汇”、“两水穿流”,村庄依山而建,与天然融为一体。
家园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这是一位海外游子笔下的陷河美景。陷河湿地,是和顺古镇前的一片湿地,因人行其间极易堕入,被形象地称为陷河。
和顺古镇内处处可见参天古树。据介绍,和顺人向来就有维护树木的传统,喜用树来命名巷道,如黄果树巷、槐果树巷等。和顺魁阁旁长有两棵秃杉,已有500余年树龄。1931年,有人欲伐两杉,引得村夫对立。闻名哲学家艾思奇的父亲、辛亥革命元老李曰垓率众护树,写下《双杉行》长诗,刻于石碑上,诗末一句“有敢伐者头可斫”,成为乡规。近年来,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4%,成为动植物调和共生的乐土。“现在,古镇内的古树名木约有110株,陷河鸟类从原先的30多种添加到现在的280余种。古镇尽管人气很旺,但一点点不影响野鸭、紫水鸡等在河滨休息,百鸟逗乐的场景十分调和。
如果说生态是形,是古镇最耀眼的底色,那么文明便是魂,彰明显古镇共同的神韵。长期以来,华夏汉文明、边地民族文明、南亚和东南亚文明在这里交汇交融,形成了和顺古镇调和容纳的文明氛围。
跨过和顺古镇进口的双虹桥,沿着火山石砌成的台阶拾级而上,穿过一个三开间式飞檐歇山顶大门,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修建跃然眼前,这便是全国最大的村庄图书馆之一——和顺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建于1928年,由和顺旅缅华裔为复兴家园文明教育而捐资兴办,现有藏书13万余册。
走进阅览室,只见报刊规整摆放在木桌上,桌椅的边角被磨掉了漆,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内处处可见年月的痕迹。阅览室正面壁板上挂有一副对联“书自云边通契阔,报来海外启群黎”。此联隐藏“机巧”,上下联前四字交互着读,得“书报来自云海外边”之意。讲解员解释道,当年因为陆路交通困难,从上海订货的书报,大多经由海路到缅甸,再用马帮驮运到和顺。这些来之不易的书报,也足够体现了和顺人对常识文明的渴求。
像和顺图书馆这样的前史背景和文明修建,古镇里还有许多。在大马帮博物馆,了解丝绸之路古道前史和马帮文明;到艾思奇纪念馆,领会哲学的魅力,感悟人生真理;步入和顺冷巷,体会古法造纸、皮影等非物质文明遗产,来一场与韶光的对线
远嫁日本失联1年多的女子和家人视频,姐姐说其“已瘦得不成样”,手机卡被老公没收,之后计划回国
归纳续航超1400km 奇瑞风云T11首台PT车下线 PLUS中型SUV 外观内饰均晋级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年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错的世界节律
iPhone17系列或装备自研蓝牙和Wi-Fi芯片 后续扩至电脑和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