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经贸信息委反映。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总体及行动方案的通知》(深府〔2013〕66号),结合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和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策略,为优化福田保税区产业体系、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产业更高端、功能更齐全、布局更科学、政策更优越、管理更高效、配套更完善的产业园区,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福田保税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园区东近福田口岸、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西抵红树林保护区、北靠福田中心区,围网内面积1.35平方公里,建有专用通道与香港直接连通。20多年来,依托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福田保税区发展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和高产田,是国内发展成就最突出的保税区域之一。福田保税区的发展为强化深圳口岸城市和外贸大市的地位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与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和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要求相比,福田保税区的发展仍面临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层次不高。加工贸易和传统物流所占比重过高,国际贸易、高端制造、高端服务、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等高的附加价值产业所占比重不足。
二是空间布局不优。园区产业用房建筑总面积226万平方米,以厂房和仓库为主,且目前土地已基本开发殆尽,现有的空间承载和空间布局难以满足转型发展的需要。
三是基础设施不足。福田保税区规划较早,处于市区南端,交通只能北向疏导,并受广深高速的制约;园区及周边的市政管网配套、环境承载、路网建设和公交轨道等基础设施不足,已成为制约该片区集约发展的瓶颈。
四是制度创新不够。目前有关保税区的制度政策和监督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保税业务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迫切地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紧紧围绕国家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充分借鉴自贸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发挥福田保税区的区位优势,全方面提升空间承载、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宝地宝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重点,加强与香港、前海及其他保税园区的联动和错位发展,强化深港贸易衔接,重点构建以大宗商品和高端产品交易展示为基础的对外贸易和开放合作平台;集聚全世界创新要素和产业链高端资源,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和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园区由保税物流为主向保税贸易及服务为主转型,将福田保税区打造成为探索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海上丝绸之路和湾区经济发展的策略的重要支点。
产业升级。到2015年底,完成进出口额580亿美元,工业增加值75亿元,商品销售额540亿元,税收总额5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65亿元,占园区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6%;形成研发设计、保税文化、展示交易等新的产业集群。
到2020年,福田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1.2%;服务业增加值150亿元,年均增长18.9%,占园区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年均增长9.8%;商品销售额1500亿元,年均增长22.7%;税收总额100亿元,年均增长11.3%。
空间优化。近期(3—5年)新增56万平方米产业用房(含在建26万平方米),功能置换50万平方米产业用房,围网内总建筑面积由现状的226万平方米增加至282万平方米。远期(5—8年)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注1,推动福田保税区总体容积率由1.67提升至2.64,产业用地容积率由2.29提升至3.4,产业用房总建筑面积由目前的226万平方米增加至360万平方米,商贸办公、仓储和工业用途的建筑面积比例由目前的5∶50∶45调整为40∶40∶20注2,入驻企业由1534家增加到5000家。
区域融合。优化园区内外市政管网、交通路网和公共配套设施,利用智能化卡口提升进出园区管理效率,推动园区与配套生活区、福田中心区的融合发展。
监管创新。加快改造福田保税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制度创新,实现行政通道24小时通关;借鉴自贸试验区监管创新做法,打造货物自由流转、高端业态迸发、监管安全高效的保税区域。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统筹协调等方面的调控能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营造多方参与的创业氛围。
注1 远期规划须满足以下条件:在围网不拆、轨道10号线个汽车出入口条件下,园区总建筑面积提高至约330万平方米。
科学规划,合理地布局。坚持园区改造工作的科学规划和统筹推进,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重视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打造保税区特色产业提供空间保障。
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保障现有产业对发展空间的需求,结合片区规划推进旧厂房仓库的改造,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逐步实现园区空间优化目标。
监管到位,安全高效。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适应保税新业态发展的需要,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加强监管协作,确保园区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
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大产业集群,集聚全世界创新要素和产业链高端资源,承接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发展和传统制造业升级。
强化制度创新,促进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强与香港在商贸、物流、信息、知识产权等高端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地服务贸易自由化,打造深港高端服务业发展基地,构建企业“走出去”体系。
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研发设计或技术服务中心入驻,重点支持中芬设计园等项目,逐步形成保税研发、高端设计企业的集聚区;拓展全球检测、维修功能,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完善售后增值服务,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入境检测维修示范区;发展保税文化产业,依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项目的建设,支持深圳创意保税园、保税文化贸易园等项目入驻,拓展文化展示交易、文化金融服务、文化保税服务等,建设具有粤港澳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深度介入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利用政策性金融理财产品支持我市服务外包企业承接业务,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推进软件研发、工业设计、信息管理等业务发展;强化跨境物流综合服务,支持东方嘉盛等重点供应链项目,发展恒温仓、文化产品、特定种类设备等保税仓储新业态,建设与跨境电子商务相适应的支撑平台;推动信息资讯中心建设,支持国际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等项目,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贸易保险等产业。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与整合全世界创新要素和产业链高端资源,融合多种业态创新模式,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抢占未来产业的发展先机,推动未来产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重点发展智能装备、航空航天和生命健康产业,聚焦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的研发和设计,加速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未来产业特色集聚区。
依托保税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适应自贸试验区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开展制度创新,申报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引进跨国企业国际分拨中心和营运结算部门,推动区内货物贸易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岸贸易和离岸贸易并重,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一步融合的贸易模式转型;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品牌建设带动效益提升,以绿色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结合海关总署“六个中心”试点,推动区内制造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向高的附加价值、高技术上的含金量、低碳环保、占地面积小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新型制造业转型,促进产业链条向研发、结算、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加强与香港会展业的合作,推动两地进口商品消费方面的衔接,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创新“前店后仓”商业模式,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各类专业性保税展示交易和进口商品直销(分销)平台,积极开展高端商品保税展示业务,拓展战略性资源产品进口业务,逐步推动平台成为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并推进跨境物流服务等。
根据福田保税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划分为七大产业功能区,打造发展新空间、产业新格局和城市新形象,争取在2020年前,初步完成园区整体改造升级。
总部集聚区。以长平大厦、长富金茂大厦、福年广场、国际商务广场为基础,打造未来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部集聚区,重点引进企业总部,研发设计总部,跨国企业国际分拨中心和营运结算部门,保税金融、保税交割、融资租赁、大宗商品交易所等国际贸易服务主体。
进口商品展示交易集聚区。优化创凌通大厦使用功能,规划建设原福田保税区展示交易中心用地等,发展平台经济,重点布局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买卖平台、跨境电子商务、保税文化等,在确保监管的前提下探索深港货物保税展示叠加跨境电子商务运作的新模式。
保税研发集聚区。以英达利科技园和新美亚科技园为基础,拓展周边厂房、仓库,充分的利用保税政策,服务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重点引进保税研发、创意设计、技术服务、信息资讯中心及外包服务为主的高端服务业。
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区。以腾邦国际建设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为基础,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贸易保险等产业。
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推动联想信息、麦迪实、赛意法、昱科环球、戈尔科技等企业园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技术创新,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生命健康产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
检测维修集聚区。以万乘综合仓库、腾飞工业大厦为基础,加强规划研究,推动物业改造升级,打造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入境检测维修示范区,重点发展国际高端检测维修服务以及本地知名品牌入境返修业务。
现代物流集聚区。以东方嘉盛仓、仁锐仓、德宝仓等仓储项目为基础,通过改造提升集约利用水平,重点发展货物贸易、供应链管理和跨境物流综合服务,拓展文化产品、特定种类设备等保税仓储等新业态,为园区产业转型提供物流支撑。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根据分区布局,结合改造主体的不同特点、不一样的需求及实施路径的不同形式,在贡献方式、贡献率、回购方式、开发模式、租售政策、权益分配等方面,实行相对灵活的措施,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取得最佳的改造效果。
贡献方式。因容积率提高而增加的空间面积,业主单位须按特殊的比例向市政府贡献部分土地或产业用房。土地贡献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产业用房贡献大多数都用在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按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定管理。
贡献率。升级改造项目的新增空间按特殊的比例贡献给市政府。贡献土地的,比例由市规划国土部门确定;贡献产业用房的,比例由市规划国土部门征求园区管理部门意见后,结合产业空间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及改造项目真实的情况确定。
产业用房流转。参照《深圳市工业楼宇转让管理办法(试行)》有关法律法规,在保证特殊的比例自用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市场商品房分割、转让和出售。受让方应当为合法入驻且以保税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以及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高新技术项目的承担单位,承租方需符合福田保税区产业指引。相应资格由保税区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审核。
开发模式。鼓励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等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热情参加福田保税区产业升级改造。改造主体是非保税企业的,应当与经认定的保税企业合作开发。具体开发模式及合作方式由改造主体与合作方依据自己情况和单元规划要求协商确定,并报保税区行政管理机构。
园区空间改造新增空间的贡献方式、贡献率和申报流程,属于拆除重建类等城市更新项目的,按现有城市更新政策执行;属于已出让产业用地新建、改扩建涉及提高开发强度的,按照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有关政策执行。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坚持围网内集中统一高效管理,优化完善园区体制机制;加快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保税区域条例,为园区法治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完善信息网络站点平台,加强园区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各相关单位的协同服务机制;结合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布局优化的需要,探索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按照“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原则,加大投入解决监管配套和系统升级问题,完善保税区域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口岸管理有关部门“单一窗口”管理;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开展通道改革和拓展,探索电子围网管理,实现行政通道24小时通关,形成有利于人员车辆快速流动的机制;结合企业需求,在配套设施及相关条件具备情况下,逐步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监管创新措施,实现园区监管优化和功能拓展。
按照园区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的要求,结合分区布局的不同特点,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园区公共环境。近期完成福田保税区城市视觉导向设计规划,统一园区标识标志,提升园区形象和品位;落实福保片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推动新洲路南延、桂花路拓宽、3号门人车分流系统建设等;优化完善《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空间规划研究》,全方面提高园区供水、供电、排水、电信、网络等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园区东片区及东西主干道的路面改造,全方面提高绿化覆盖率,更新美化人行道、电缆沟、水沟盖板等,增设休憩设施,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打造景观楼宇和景观绿道,建设“花园”保税区;尽快开通启用福田保税区第二行政通道,争取地铁3号线号线尽快延伸到福田保税区内。
优化围网内通勤巴士路线和站点,新建自行车接驳场及租赁系统,增设支线巴士,争取公交车入区服务;建立由园区管理部门、深福保集团、企业代表组成的园区膳食管理委员会,提升配餐中心的服务水平,合理地布局区内餐饮场所,多途径改善园区餐饮配套;逐步导入银行网点、医务室、移动图书馆等,改善园区配套环境。
将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重点工作纳入市保税区域转型升级联席会议的协调范围,定期磋商解决本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强化市保税区管委会在特殊经济区域战略研究和保税区域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职责作用;建立完善园区管理部门和辖区政府的工作联系机制,形成合力推动福田保税区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发展。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宣传力度,主动利用招商会、中介机构、网络站点平台等形式,努力扩大园区政策、地缘优势的知名度和辐射面。支持园区企业未来的发展,积极服务、指导企业组织自主招商引资活动。
为加快园区产业用房改造升级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市政府在项目审批、新增产业用房管理、分配、回购、流转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支持。
各相关的单位应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各自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向市经贸信息委报备。各相关单位应建立并强化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和任务推进管理机制,编制推进时间表,明确任务推进的细化措施及责任部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围绕本方案的重点工作,建立督查倒逼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对各有关单位落实转型升级工作情况做督查。
为确保转型升级任务按期完成,各相关单位开辟绿色通道,为福田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工作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按照产业功能区的布局,结合园区空间优化的需要,逐步优化完善《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空间规划研究》,提高园区供水、供电、排水、电信、网络等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
制定福田保税区环境提升整体方案,更新美化福田保税区人行道、电缆沟、水沟盖板等道路设施,优化园区出入口、围网周边等重点区域综合环境。
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住房建设局、公安交警局、建筑工务署、深圳海关
全面提高园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水平,增设公共休憩设施,打造景观楼宇和景观绿道。
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住房建设局、公安交警局、建筑工务署、深圳海关
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住房建设局、公安交警局、深圳海关
完成福田保税区城市视觉导向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以统一园区标识标志,提升园区形象和品位。
组织实施福田保税区海关配套设施工程、国检配套业务用房及设施工程的建设,加强完善联检设施功能。
完成福田保税区第二行政通道的土建、电子通关系统建设及调试测试工作,使其具备开通条件并尽快启用,缓解园区交通拥堵状况。
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住房建设局、公安交警局、深圳海关
推动桂花路道路改造,并西延连接新洲路,增加片区进出通道,全面改善周边的交通环境。
新建自行车接驳场及租赁系统,导入银行网点、医务室、移动图书馆等设施,优化园区配套环境。
按照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坚持围网内集中统一高效管理,优化完善园区体制机制。
在相关信息化系统和配套监管设施到位情况下,实现行政通道24小时通关,形成有利于人员车辆快速流动的机制。
结合新兴业务发展需求,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加快改造福田保税区信息管理系统的改造。推广“单一窗口”做法,实现申报人通过单一窗口向口岸管理有关部门一次性申报,口岸管理有关部门通过电子口岸平台共享信息数据、实施智能管理,执法结果通过单一窗口反馈申报人。
结合企业需求,在配套设施及相关条件具备情况下,在福田保税区逐步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的监管创新措施,实现园区监管优化和功能拓展。
强化招商引资,完善网站建设,与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合作,召开港澳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支持、服务、指导企业组织自主招商引资活动。
充分发挥中央外贸资金和我市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福田保税区外贸新业态、服务外包业务、大宗商品交易业务、高端仓储及配套金融服务等的发展,推动园区外贸转型。
充分利用市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项资金,结合园区设备保税和便利通关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招研引智力度,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群,提升园区高端制造、保税研发和国际检测维修产业能级。
开辟绿色通道,为福田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工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